高林居住区一里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居民“刷脸”进楼 ![]() 保障性住房的住户数量多,部分住户存在空置、转租等违规行为,如何取证?依靠入户巡查,工作量巨大,且经常遇到入户时住户不在家的情况,导致违规行为发现难、取证难。 近日,晨报记者从厦门市建设局了解到,自2013年以来,人脸识别系统在厦门部分保障房试行效果良好,今后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小区都要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已交付使用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也纳入一次性立项加装。 哪些试点 已覆盖8000多套保障房 2013年5月,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首次在新交房的虎仔山庄保障性住房试点推行人脸识别系统。 截至2017年4月,虎仔山庄违规使用重点监管名单数为3,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当月接到违规使用投诉数为0,明显低于其他保障性住房小区。 到今年4月,高林居住区一里14、15号楼,虎仔山庄,海新阳光公寓,洋唐居住区A09、B05、A11地块等社区的人脸识别系统已经投入使用,覆盖房源数共8090套,在保障性住房使用监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市建设部门决定在保障性住房中推广人脸识别系统。对已交付使用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万景公寓、古楼公寓、观音山公寓、后溪花园等17个小区),将一次性立项加装人脸识别系统,各小区可分步实施,目前已完成方案、预算的编制工作,处在立项申请阶段。 对今后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均将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费用纳入各项目智能化系统建设的预算中。 如何“刷脸” 立体脸部数据才有效 以人脸识别系统作为门禁系统,这对于大部分厦门市民来说还是比较陌生。它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 晨报记者昨日来到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保障性住房社区高林居住区一里。 楼道口的铁门旁边就装有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和许多小区的门禁系统十分相似,不同的是,它装有两块屏幕。 一位住户阿姨来到系统前,对着镜头上下左右摇头一小会儿,系统很快就找到了匹配数据,一旁的楼道铁门自动打开。 物业工作人员介绍,住户需要事先到物业将自己的脸部特征录入到人脸识别系统中。这位大姐之所以上下左右晃动头部,是因为摄像头采集的是一个立体的脸部图像,否则有人凭一张照片就可能蒙混过关。 对于“刷脸”的门禁系统,住户们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但很快就认可了。 一位住户表示,这个系统比较稳定,基本不出故障,而且“脸永远不怕忘记带”,比常见的门卡或钥匙扣好用多了。 怎样管理 超6个月没“刷脸”会预警 作为人脸识别系统门禁的配套,保障房物业部门已经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 “刷脸”系统将非住户挡在了保障房的门外,但其管理也有人性化的一面。 比如,考虑到住户的生活实际需要,管理方允许住户的亲戚朋友暂住保障房。通过到物业管理部门备案并录入人脸信息,亲戚朋友也能获得期限为数月的门禁通行许可,但过了这个期限后,其在系统中的数据自动失效。 另外,人脸识别系统对保障性住房的住户进出均有记录,对于超过6个月没有“刷脸”的人员和家庭,系统会自动预警,形成疑似违规名单,物业管理人员可根据疑似违规名单再进行重点入户调查。 |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 停止收取厦门市“四桥一隧”车辆通行费的
11月10日起,环岛干道的“软件园东门”站迁移,58路延伸至观音山
黄劲超 图 为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治化保障,今
原标题:市民预约后2日内企业完成收运 废弃的床垫沙发、
沈轶(右一)组织邻居周末出游。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