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第一天
实习第一天,杨政勋一大早就醒了,睡前定的闹钟都没用上。
然而,同一时刻,任倬瑶已梳妆打扮完毕,准备出门。
他们俩,今天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最高人民法院。他们是最高法院的首批实习生。
在杨政勋的印象里,最高法是一块“圣地”。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走进最高法办公大楼时,杨政勋的声音依然有些颤抖。
“激动,特别激动。”
果然,更精彩的在后面。当天,最高法院长周强亲自参加实习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对于杨政勋而言,周强此前只是电视机里的人物啊。
周强说,实习制度丰富了人民法院与法律院校合作交流的内容和形式,拓宽了法治人才培养途径,对于强化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融合,加强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长安君发现,法律实习生制度已被写入今年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之中,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为找实习的小伙伴谋福利啊!长安君表示自己上学的时候都没遇到这样的机会)。
最高法院招收实习生的条件并不严苛,除了需要是在校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外,其余就是**立场坚定、品学兼优、身体健康等基础条件。
但是,这也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以杨政勋和任倬瑶为例,他俩先要K掉学校的其他同学,然后作为学校代表,被推荐到最高法。最后由最高法决定其去留。
无论如何,杨政勋和任倬瑶是幸运儿。
导师何帆:不懂,就要自学
实习正式开始后,杨政勋被分到司改办。最高法实习生并不是领导身后的“小喽啰”。法官们做什么,实习生就做什么。杨政勋在司改办参与了诸如司法改革项目中的审级制度、跨行政区划法院建设、法官惩戒制度等司法改革政策的讨论与研究。这工作,真心不掺一点水。
在最高法,每位实习生都有一位导师。杨政勋的导师是何帆,他对何帆翻译的法律著作并不陌生。一次,杨政勋为最高法编写的《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校对图表,他要检查图表中有无出现法律专业方面的错误。
“没什么问题。”在反复检查后,杨政勋将图表交给何帆,一脸自信。
但何帆很快就指出了图表中存在错误:法律文件书名号位置标错、文件用的文号、具体名称不规范……
“核对法律文件,不能仅检查它的法律内容,其中出现的所有文献、法规等即便意思是对的,在名称和符号上也不能有一点瑕疵。”借着这个机会,何帆给杨政勋上了一课。
但这只是小问题,大问题是,课本上没讲过司改办的工作内容,法律专业出身的杨政勋俨然变成“司改小白”。
但何帆告诉为杨政勋,司法办的法官们以前几乎都不是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的。接到一项不熟悉的工作,就要通过自学将其研究明白,这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
杨政勋
胡法官: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任倬瑶被分到民四庭。刚开始工作,任倬瑶就感到了压力。
压力首先来自导师胡法官。严肃、不苟言笑——这是胡法官留给任倬瑶的第一印象。交代任务三言两语,走起路来行步如飞,做起事来雷厉风行。
很快,任倬瑶就明白了胡法官是为了节约时间来应对更多的工作。
最高法院上班时间是上午8点,有时任倬瑶会提早来到办公室。每次她都能发现,担任审判长的胡法官和其他一些法官已经开始工作。年底,法院工作任务繁重,周末加班也成了常态。
尽管平日工作很忙,胡法官还是会抽时间就案件中出现的一些法律问题听取任倬瑶的意见,教她处理问题的角度与方式,并对她的疑问给予解答。
旁听庭审时,任倬瑶最佩服的就是审判长胡法官能迅速抓住核心问题的能力,一些案情复杂的案件,原被告双方在庭上的争辩也会非常杂乱,她总能准确抓住焦点,让双方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控辩。
最高法院接收实习生,绝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正希望实习生能够在实践中学到有用的东西——这是任倬瑶的内心感受。
任倬瑶
在这里看到未来
2016年3月29日,杨政勋和任倬瑶作为最高法院建立法律实习生制度后接收的首批50名在校大学实习生中的一员,顺利“毕业”。
任倬瑶以后想成为一名律师。
“了解法官的庭审思维对日后参加庭审的帮助是很大的”。从实习参与的案例中任倬瑶也发现,优秀的律师往往都是抓住案件最核心的问题来展开论证的。
与任倬瑶不同的是,曾经向往成为律师的杨政勋,在实习结束后最终决定报考公务员,进入法检系统。
“这里的工作会有压力,也会很辛苦,但周围聚集的是富有法治理想的一群人。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让法律人感受到职业尊荣感。”
目前最高法院已经发布通知开始招收2016年5月至10月的第二批实习生。作为“前辈”,任倬瑶和杨政勋都觉得这一制度的发展与延续,对各大高校的法科生来说是极大的福利。想要去实习的小伙伴,快到碗里去吧~(彩蛋在这里,你get到了吗)
(本文参考法治周末《杨政勋任倬瑶:我在最高法院实习的日子》,再次感谢!)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看荐